继上个月国家卫计委、民政部曾联合发出通知称,我国将遴选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在试点地区率先构建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后,在昨日举办的2016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上,北京商报记者从国家卫计委家庭发展司司长王海东处进一步获悉,医养结合国家级试点最终总量将控制在100个地级市。在养老企业负责人看来,试点确定后,将大大提高各层级医养结合鼓励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且进一步为异地医保互联互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推开清障。
民资被困
近几年,政府已逐渐将推进养老、医疗服务融合政策搬上台面,不少地方都先后确定了当地医养结合试点,探索区别于传统单纯经营养老床位的新机构模式。而去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也明确,我国决定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更好保障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当时,会议除了确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等措施外,还决定全国每个省份都至少要选择一个地区开展医养结合试点示范。而在约半年后,国家卫计委、民政部又共同发布了《关于遴选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我国将遴选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促进试点地区先行先试,率先构建起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
上述养老企业负责人坦言,根据市场需求,目前不少资本在投资养老机构时都确定了医养结合的经营思路,但由于这两方面政策配合、衔接不够顺畅,而且一直难以得到妥善解决,部分机构开张前几年推进医养结合十分困难,进而影响了入住率和营收。
新投资入口
近几年,我国一直强调社会资本在养老产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医养结合亦是如此。上述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确定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推动方向时,就明确列出我国将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而且会议还明确,我国将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机构。
公开资料显示,在我国,公立医院长期紧握数量上的压倒性优势以及政策扶持优先权两大筹码,凭此占据着医疗服务市场的垄断地位,虽然近年政府频繁出台政策为民资医疗机构“支招”,但两者之间悬殊的市场地位却始终难有根本性转变。
在专家看来,随着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名单出炉进入倒计时,民资机构尤其是民资医疗机构借助医养结合形成新的市场切入口,另辟蹊径提前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有了更大可能。上述养老机构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目前,北京等地已经有不少需求不饱和私立医院正在主动接触养老企业,希望共同投建医养结合机构,避开与公立医院在医疗市场“正面交锋”。
落地清障
实际上,在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宣布将遴选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时,就有多家养老企业向北京商报记者表达出对此事的关心。他们坦言,目前虽然各地纷纷开始出台医养结合机构医保资格“绿色通道”等扶持制度,但截至目前,不论是医疗机构投建医养结合设施,还是养老企业开办医养结合机构仍然要面临巨大阻碍。比如某养老企业就表示,现在社会资本在北京要投建一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可能需要两年左右才能获得定点医保资格,手续相当繁琐,“目前老人对养老机构医疗服务需求较高,不能走医保老人基本就不会选择入住,即使养老机构与其他公立医院、社区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但由于这些医院现在也都面临人员不足的局面,因此它们能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支持力度也十分有限”。
随着国家试点的确定,医养结合机构加速获得医保资格,甚至进入异地医保互联互通范畴等也都有了更大的可能。根据《通知》,我国确定的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要以确保中央政策“落地”和完善地方配套政策为方向,统筹落实好医养结合优惠扶持政策,包括: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符合规定的医疗、康复和护理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加快推进老年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等,都将成为国家级试点城市“吃螃蟹”的内容。
医养结合国家级试点 异地医保互联互通
2016-06-15 10:14:39